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时间学识 >

稳住农业基本盘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

日期: 来源:收集编辑:佚名访问量:
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手机)
  稳住农业基本盘

  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我国粮食和生猪供给稳定,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可以说,稳住了农业基本盘,筑牢了“三农”压舱石。

  也要看到,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叠加,保供稳价压力更大;极端灾害风险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碰头,稳住基本盘的难度更高。这意味着,能否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成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

  对经济全局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对农业经济来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对开新局起到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认为,2021年国际粮价大幅上升,而国内粮价总体平稳,关键在于生产抓得紧、粮食供给足、社会预期稳。2022年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要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全国建成1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28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耕地是粮食产能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的灌排设施、农机道路更完善,项目区比非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15个至20个百分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提高30个百分点。眼下,各地正抓紧编制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今年巩固粮食产量重点是做到“两稳两扩”,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在稳口粮上,稳定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抓好南方双季稻,夺取夏收小麦丰收。在稳玉米上,提高玉米单产,巩固提升产能。在扩大豆上,构建合理的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引导东北地区扩种大豆,在西北、黄淮海等适宜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扩油料上,坚持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油并举。

  2021年,生猪产量、产能和价格均回归合理区间。“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28.8%,达到正常年份水平。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从生猪养殖收益看,除了6月份至10月份亏损,其余7个月均盈利较多,按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全年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高于正常年份200元左右的盈利水平。

  农业农村经济向绿向新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广大农民和新型主体更注重环境友好、更注重生态保育、更注重产品质量。

  长江禁渔成效初显,助推渔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捕。一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趋势向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介绍,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在多个江段和湖泊频现,20年未见的鳤鱼在洞庭湖被重新监测到,刀鱼现在能够上溯至长江中游和鄱阳湖。同时,退捕渔民得到安置保障。沿江10省市16.45万需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实现应帮尽帮,符合参保条件的22.18万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金书秦说,以化肥为例,采取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测土配方覆盖范围等一系列措施,带来减量效果。下一步要从单要素推进减量化转向系统推进绿色化,在主体上除了新型经营主体还要重视小农户,在作物上除了经济作物还要重视大田作物,形成多维度的种养结合产业格局。

  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从田间走上餐桌,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万个。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的庆丰园家庭农场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了黄桃新品种,国鑫家庭农场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水果休闲食品研发。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今年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农民增收持续快于城镇居民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农民增收,一要有产业,二要有就业。

  产业带动。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速超10%,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各地以农村资源为依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江西省吉州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青科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基地负责人尹海军说,基地采取“党支部+创业能人+脱贫户”模式,既有30多个常规蔬菜品种,又有竹荪、羊肚菌等畅销品种,还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打造60亩病虫害生物防治基地。

  就业拉动。全国农民工人数占农业户籍人口的比例接近四成,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成多,是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带动1560多万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在脱贫地区,产业和就业的作用尤其明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0%,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个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乔金亮)

Tags:

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文章推荐

内容广告位三(PC)
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数字农业农村京东白条不

  • 存在被污染风险 美农业部召回超12吨碎牛肉

  •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局当地时间7日宣布,由于存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将在美国7个州召回超过2.8万磅(约合12.7吨)的碎牛肉。 报道称,被召回的碎牛肉曾在亚利桑那州、加利...

东兴疫情基本控制京东白

  • 东兴疫情基本控制京东白条提现注意事项!

  • 021年12月30日零时至24时,东兴市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最新一轮核酸筛查累计采样20.86万人,结果均为阴性。12月31日晚,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 海南白沙调整农业结构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由于地处生态核心区,山地、盆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产业发展受限。今年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立足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条件,持续推进农业产...
  • 北京研发河北赤城转化 科技协作助推农业发展

  • 近年来,河北赤城县大力推进“一站一网一基地”建设,形成“北京研发、赤城转化”科技协作扶贫模式,北京农业专家的科技研究成果在赤城县的农田和蔬菜大棚里结出了“致富果”...
  • 2035年力争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本报北京12月8日讯(记者崔国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表示,近日国务院印发《...

猪肉价格涨近30%!还会继

内容广告位四(PC)
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聚合标签

热门文章

侧边广告位一(PC)
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侧边广告位二(PC)
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最新文章

  • 稳住农业基本盘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

  • 稳住农业基本盘 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我国粮食和生猪供给稳定,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可以说,稳住了农...
  • 中国经济支撑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 春节前一周,A股三大指数走低,虎年A股会怎么走?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当前股市稳健运行具有多重支撑。 无需放大美联储缩表影响 “节前A股预期不稳,主要是...
  • 华为2021年预计每股分红1.58元

  • 2月7日消息,据心声社区华为家事论坛爆料,华为已公布2021年分红预测,预计每股可分1.58元。 据悉,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份。参...
侧边广告位三(PC)
侧边广告位三(手机)